荀子名況,時人尊稱為“卿”故曰荀卿。
趙國人,生於周赧王二年(西元前三一五年),卒于秦始皇九年(西元前二三八年)。
十五歲遊歷齊國,後至楚國。受春申君賞識任命為蘭陵令。
性惡論
“人之性惡,其善者偽也”
人的本性
1. 有好利之心故生出爭奪而辭讓亡失
2. 有嫉惡之心故生出殘賊而忠信亡失
3. 有耳目之欲故生出淫亂而禮儀亡失
以上是荀子提出人之性惡的理由,所以人必須要有師法的教化,禮儀的誘導。
性惡與性善的比較
心性論是儒家思想精粹,孟子、荀子皆是發揮孔子思想的儒者。
孟子以人人皆有“四端”即惻隱、辭讓、是非、羞惡之心,提出“性善”之說。
孟子的“性”是人的自覺心。荀子的“性”是人的本能。
參考書籍:
1.《國學常識》,東大圖書公司印行,民國78年9月初版,田博元、張文彬、馬森等人著。
2.《國學導讀》,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02年11月初版,劉兆祐等編著。
3.《新譯荀子讀本》,三民書局印行,民國66年2月再版,王忠林編譯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